福清新聞網-福清僑鄉報4月3日訊(記者:郭成輝)“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,激發創業激情,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合力。”近日,新厝鎮黨委書記薛坤和接受記者采訪時信心滿滿。 新厝鎮是福清市的“南大門”,也是一個傳統的小鄉鎮,全鎮轄16個行政村、54個自然村。“由于遠離城區,各項功能配套不完善,發展動力不足,這是目前現狀。”薛坤和說,如今市委提出的“加快新福清高質量發展,爭當省會新跨越排頭兵”決策部署,給新厝鎮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。新厝鎮決心深入實施“四大行動”(產業發展提升、城鄉品質提升、民生福祉提升、營商環境提升),緊緊圍繞“文明鄉風、幸福新厝”目標,積極探索“因文明而幸福”的鄉村振興之路。 當前,面臨著高質量發展的新契機,新厝鎮必須樹立“小鄉鎮,要有大格局”的理念,緊緊圍繞江陰港城經濟區產業生活配套區這一功能定位,主動參與區域分工,承接港城大開發,實現差異發展。目前,要重點推進北部片區的道路建設、學校布局、污水管網等基礎配套,提升承載能力,全力打造港城“后花園”,實現產鎮融合發展。 “在具體實踐中,新厝鎮將以‘釘釘子’精神,做足‘揚長補短’這篇文章,發揮資源優勢、補齊工作短板,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根基。”薛坤和表示。首先,要緊盯產業發展,打造“活力新厝”。完善“五個一批”(謀劃一批,簽約一批,開工一批,投產一批,增資一批)項目推進機制,促進三次產業協同發展,不斷激發新厝的發展活力。其次,要著眼民生更優,打造“品質新厝”。按照“串點、連線、拓面”要求,突出“鄉愁”理念,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和324國道民俗文化景觀帶建設,突顯新厝鄉村個性。按照“民生福祉提升”要求,新厝鎮將突出抓好學校、安飲工程、農村醫療、農村幸福院等為民辦實事項目,補齊民生短板。以深化“一革命五行動”為載體,突出抓好小流域治理、鎮區生活污水治理、農村三格化化糞池改造、垃圾分類、畜禽養殖整治、村植千樹、墳墓生態修復等7件事,優化轄區內人居環境質量。 與此同時,挖掘底蘊內涵,打造“文化新厝”。以蟬聯全國文明村鎮為目標,按照“三個一批”(即實施一批硬件配套項目,開展一批專項整治活動,健全一批長效管理機制)要求,落實清單管理,確保實現預期目標。以實施“文化惠民”工程為抓手,傳承弘揚優秀民俗文化,增強群眾的幸福感。以全省首批省級家風家訓鄉賢文化館示范點為依托,豐富發展以鄉賢文化為重點的“家文化”內涵,縱深推進“以文化聚力”的鄉村治理實踐。 “如何激發創業激情,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合力?一句話:必須多引擎發力!”薛坤和為驅動高質量發展描繪了“三部曲”:一是堅持黨建引領。在全鎮部署開展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,以黨員認領行動項目為載體,以打造有行動力、有號召力、有創新力的“三力”黨支部為目標的黨員“壹”行動,著力構建“支部引領、黨員帶動、群眾參與”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。二是完善工作機制。落實清單管理,出臺《新厝鎮鄉村振興績效考評細則》,推行“一線工作法”等舉措,動員全鎮上下以“實干、苦干、快干”的精神狀態,積極投身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。三是落實要素保障。抽調精干力量參與全市片區改造,抓緊新厝鎮新一輪征遷前期工作,騰足發展的空間,贏得加快發展的時間。 |